梁文道:真正嚴格意義上的閱讀總是困難的
帶著審慎的眼光去看坊間很多的暢銷書,看讀不懂的書是真正意義上、嚴格意義上的閱讀。——梁文道 借用法國思想家布朗基的話:...
帶著審慎的眼光去看坊間很多的暢銷書,看讀不懂的書是真正意義上、嚴格意義上的閱讀。——梁文道
借用法國思想家布朗基的話:所謂的閱讀,就是讓人得到自由,讓作品得到自由。為什么?我們每個人讀書的時候幾乎都有這樣的經歷,你會發現,有些書是讀不懂的,很難接近、很難進入。我覺得這是真正意義上、嚴格意義上的閱讀。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看他看得懂的書,那表示他其實沒看過書。為什么呢?你想想看,我們從小學習認字的時候,看第一本書的時候都是困難的,我們都是一步一步爬過來的。
為什么十幾歲之后,我們突然之間就不需要困難了,就只看一些我能看得懂的東西??匆恍┠隳芸炊臇|西,等于是重溫一遍你已經知道的東西,這種做法很傻的。我奉勸各位要帶著審慎的眼光去看坊間很多的暢銷書,特別是那些非虛構的、非文學性的暢銷書。
比如曾經有一本暢銷書《世界是平的》,大家知道這本書對不對?是《紐約時報》很紅、很有名的專欄作家弗里德曼寫的,這本書是最典型的、非虛構的暢銷書,它具備了最成功的暢銷書的特點。第一它會用一個聳動的標題、理論或概念,比如“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圓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他說“世界是平的”,世界為什么是平的呢?他說因為今天的全球化已經把全世界放在平面上面,中國、印度、美國本來是那么遙遠的國度,但是現在這三個地方在某些行業上面是能夠競爭的。一個軟體工程師在美國干得好好的,但是他現在的工作隨便被轉移到印度和中國去,這就是所謂世界是平的。
這個概念坦白講,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天天看新聞、看報紙,都知道全球化。這只是全球化其中的一個面相,很簡單的道理。但是這個作者懂得用很好的名字把它寫出來,就是《世界是平的》,讓你嚇一跳。你覺得你在看一個很新鮮的東西??赐曛?,你覺得他很有道理,說得很對,他說得那么新鮮的東西我竟然覺得很有道理,而且我都看得懂,這個時候你就很愉快。
為什么?因為你知道你學到一些你不知道的東西,但為什么你看得懂呢?其實他說的事情你早就知道了,他換一種說法說,于是你以為你過去不知道。你那么容易地、輕快地就看到一些你以為你過去不知道的事情,所以你特別驕傲、而且自豪——哼,我也是聰明人!內心深處、潛意識里面覺得自己是明智的、精明的、優秀的、熟練的讀者。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暢銷書的規律有三個:
第一,把你已經知道的事情用不知道的說法說一遍;
第二,把剛剛的說法重復一遍,再舉一些例子;
第三,再重復一遍進行總結,就成功了。
——這就是暢銷書!
因此,對我來說這不是真正嚴格意義上的閱讀,真正嚴格意義上的閱讀總是困難的。困難在于我們會發現一本作品無論是虛構還是非虛構的,還是哲學的理論經典——比如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或者是偉大的文學著作《追憶似水年華》。我們在閱讀這些作品的時候,希望把它們組織成有機的東西,讀出一個意義來,讀出一個我能理解、掌握的世界。
但是你發現這個作品在抗拒你的這種欲望和要求,整個閱讀的過程其實是個角力,你想把一個東西套上去,讓它成為可理解的、給它一種框架、一個格式、一種格局,但是它一直在抗拒。你剛剛修建一個城堡,有完整建筑的結構,墻角那一面又開始生出了蔓藤,然后慢慢地攻掠了城墻——閱讀總是應該這樣。
在這個時候你就發現,閱讀無非是讓我們發現了我們自己的頑強意志以及作品本身的不可征服。作品是自由的,在于在閱讀過程中你發現它不能被馴服;你也是自由的,因為你充分地意識到自己的意志、自己靈魂的存在。你讀完一本很困難的書,你不能說自己都懂了,但是你的深度被拓展了,仿佛經過了一場漫長的斗爭,這樣的斗爭就像做了一種很劇烈的體育運動——精神上的體育操練,使得你這個人被轉化了。
希臘羅馬時期的哲學家很強調閱讀。他們用了一個詞,就是“操練”。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看一下《柏拉圖對話錄》,甚至是被認為很系統的著作——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尼各馬可倫理學》等等。你會發現這些作品表面似乎很系統,但是實際上不是。它甚至有很多內在的矛盾,就是因為作者在書寫的過程中,已經有隱含的對話者,不斷和讀者對話。
所謂精心的閱讀就是你和這部作品進行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你不能征服它,它不能征服你,然后你和這個作品共同達到一個高度,然后你慢慢被改變——書總會改變人。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免費測試
???

借用法國思想家布朗基的話:所謂的閱讀,就是讓人得到自由,讓作品得到自由。為什么?我們每個人讀書的時候幾乎都有這樣的經歷,你會發現,有些書是讀不懂的,很難接近、很難進入。我覺得這是真正意義上、嚴格意義上的閱讀。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看他看得懂的書,那表示他其實沒看過書。為什么呢?你想想看,我們從小學習認字的時候,看第一本書的時候都是困難的,我們都是一步一步爬過來的。
為什么十幾歲之后,我們突然之間就不需要困難了,就只看一些我能看得懂的東西??匆恍┠隳芸炊臇|西,等于是重溫一遍你已經知道的東西,這種做法很傻的。我奉勸各位要帶著審慎的眼光去看坊間很多的暢銷書,特別是那些非虛構的、非文學性的暢銷書。
比如曾經有一本暢銷書《世界是平的》,大家知道這本書對不對?是《紐約時報》很紅、很有名的專欄作家弗里德曼寫的,這本書是最典型的、非虛構的暢銷書,它具備了最成功的暢銷書的特點。第一它會用一個聳動的標題、理論或概念,比如“世界是平的”。
“世界是圓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他說“世界是平的”,世界為什么是平的呢?他說因為今天的全球化已經把全世界放在平面上面,中國、印度、美國本來是那么遙遠的國度,但是現在這三個地方在某些行業上面是能夠競爭的。一個軟體工程師在美國干得好好的,但是他現在的工作隨便被轉移到印度和中國去,這就是所謂世界是平的。
這個概念坦白講,其實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天天看新聞、看報紙,都知道全球化。這只是全球化其中的一個面相,很簡單的道理。但是這個作者懂得用很好的名字把它寫出來,就是《世界是平的》,讓你嚇一跳。你覺得你在看一個很新鮮的東西??赐曛?,你覺得他很有道理,說得很對,他說得那么新鮮的東西我竟然覺得很有道理,而且我都看得懂,這個時候你就很愉快。
為什么?因為你知道你學到一些你不知道的東西,但為什么你看得懂呢?其實他說的事情你早就知道了,他換一種說法說,于是你以為你過去不知道。你那么容易地、輕快地就看到一些你以為你過去不知道的事情,所以你特別驕傲、而且自豪——哼,我也是聰明人!內心深處、潛意識里面覺得自己是明智的、精明的、優秀的、熟練的讀者。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暢銷書的規律有三個:
第一,把你已經知道的事情用不知道的說法說一遍;
第二,把剛剛的說法重復一遍,再舉一些例子;
第三,再重復一遍進行總結,就成功了。
——這就是暢銷書!
因此,對我來說這不是真正嚴格意義上的閱讀,真正嚴格意義上的閱讀總是困難的。困難在于我們會發現一本作品無論是虛構還是非虛構的,還是哲學的理論經典——比如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或者是偉大的文學著作《追憶似水年華》。我們在閱讀這些作品的時候,希望把它們組織成有機的東西,讀出一個意義來,讀出一個我能理解、掌握的世界。
但是你發現這個作品在抗拒你的這種欲望和要求,整個閱讀的過程其實是個角力,你想把一個東西套上去,讓它成為可理解的、給它一種框架、一個格式、一種格局,但是它一直在抗拒。你剛剛修建一個城堡,有完整建筑的結構,墻角那一面又開始生出了蔓藤,然后慢慢地攻掠了城墻——閱讀總是應該這樣。
在這個時候你就發現,閱讀無非是讓我們發現了我們自己的頑強意志以及作品本身的不可征服。作品是自由的,在于在閱讀過程中你發現它不能被馴服;你也是自由的,因為你充分地意識到自己的意志、自己靈魂的存在。你讀完一本很困難的書,你不能說自己都懂了,但是你的深度被拓展了,仿佛經過了一場漫長的斗爭,這樣的斗爭就像做了一種很劇烈的體育運動——精神上的體育操練,使得你這個人被轉化了。
希臘羅馬時期的哲學家很強調閱讀。他們用了一個詞,就是“操練”。大家有空的時候,可以看一下《柏拉圖對話錄》,甚至是被認為很系統的著作——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尼各馬可倫理學》等等。你會發現這些作品表面似乎很系統,但是實際上不是。它甚至有很多內在的矛盾,就是因為作者在書寫的過程中,已經有隱含的對話者,不斷和讀者對話。
所謂精心的閱讀就是你和這部作品進行對話,在對話的過程中你不能征服它,它不能征服你,然后你和這個作品共同達到一個高度,然后你慢慢被改變——書總會改變人。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免費測試
???

下一條:最后一頁 上一條 孩子們開學的書單來啦